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

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
摘要 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受到空前的关注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,它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,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教育。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,它与小学语文有天然的契合点。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,既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,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,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。
作者 杨琴
关键词
出版日期 2023年8月
/ 1

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

引言

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,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,造成许多学生“不敢劳动”“不愿劳动”,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。语文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它是一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文化能力的主课,它包含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和理念,它为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。因此,教师应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,促进学生健全的个性与素质,促进学生的全面、健康发展。

1.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

首先,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。劳动乃美德之本,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,其劳动素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。语文学科可以从情感、思想、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塑造,有助于学生形成劳动观念,掌握劳动技能,因此,如果教师把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,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,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,参与到社会中去。其次,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。劳动教育的基本价值不仅在于劳动技能,还在于劳动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毅力和坚忍的意志。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,学生们可以对劳动技能有更深的掌握,对劳动的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。同时,如果把劳动与语文学科相结合,学生们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认识劳动价值,在生活中更好地追求劳动的美,从而形成百折不挠、百折不挠的劳动品质,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。最后,二者的有机结合,对社会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,其思想行为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。教师利用语文学科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,用劳动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,这样才能为将来的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,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中去,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,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。

2.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对策

2.1.创新教学方法

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,本项目提出通过角色扮演、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加其参与程度,进而提高学习效率。首先我们把重点放在角色扮演上。这一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,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。比如,在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,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,模拟当时的情景,让学生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,同时对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的了解。其次,介绍了实践活动的概念。这一教学法以动手操作为主,使学生掌握知识。例如,在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,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,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、记录和分析,让学生对物理原理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,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。此外,本课程也将运用案例分析,小组讨论,网上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。这三种方式均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,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。同时,针对不同学科、不同课程的特点,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,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。

2.2.利用教材文本,培养劳动意识

小学阶段的语文教科书不仅内容丰富,而且课文内容也十分丰富,其中有很多适合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,如展示劳动成果的文章,科普劳动知识的文章,歌颂劳动精神的文章等等。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,首先要让老师们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,以教材文本为基础,深挖其中的劳动元素,让学生们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逐渐地建立起对劳动的正确认识,对劳动有一种深刻的认识。例如在《悯农》教学中,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食,并提出“馒头、米饭是用什么做成的?”然后,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画面,让他们明白,虽然食物很好吃,但是他们却付出了自己的汗水。与古诗的内容相结合,让学生们意识到,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劳动的价值。视频的结尾,展现出了农民们收获时的笑容和一片金灿灿的丰收景象,再配上欢快的音乐,让学生们间接地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。

2.3.借助课外阅读环节,强化劳动教育效果

在小学语文教学中,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,开阔了眼界,净化了心灵。同时,将劳动教育融入阅读中,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教学效果,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形成。而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,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,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,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价值观。教师可把劳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,把与劳动有关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,使他们能在多种阅读方法中对描写劳动的名句美词进行分析,体会其中的劳动精华,加强和发展劳动教育。

3.结束语

综上所述,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劳动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。从教育观念的转变,教学方法的创新,教材的整合,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,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,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。实践证明,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要不断地探索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,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。

参考文献:

[1]陈锦云.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[J].全国优秀作文选(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),2022,(06):10-11.

[2]刘志刚.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[J].四川教育,2022,(22):34-35.

[3]张娟娟.如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[J].教育界,2022,(25):47-49.

[4]郭慧.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[J].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(下旬刊),2022,(08):109-112.

[5]刘良强.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的融合探究[J].新课程研究,2022,(22):129-131.